多赚一点真会更幸福吗?长久以来,关于“幸福与收入”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学术界。早在20世纪70年代,美国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就提出了“幸福-收入悖论”,亦即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,收人与幸福之间将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。在后续的各种研究中,学者们不断地发现各种收入与幸福度不协调的情形,并将这一难题称为“伊斯特林悖论”或“幸福-收入之谜”。
美国、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均出现了这种“伊斯特林悖论”现象。研究显示,在人均GDP较低的阶段,GDP的增长使幸福曲线的上升坡度很陡;而到了人均3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水平之后,GDP进一步增长并不能带来同比例幸福感的增长。对于英国的研究数据也显示,从1957年到2005年,英国国民平均收入几乎翻了两番,但是同期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的国民比例从53%,下降到了36%。
在我国,如果要说经济最为繁荣、人均GDP也最高的城市,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莫属,而反观“2016年最幸福城市排名”,青岛、杭州、惠州、烟台、珠海、成都等人均收入并不高的城市反而名列前茅。以上这些研究结论无疑会让我们感到更为困惑——如果更高的收入不能带来幸福,那么,当我们实现了“温饱有余”以后,还想继续赚更多钱是为了什么?一个人究竟赚多少钱才最幸福呢?要回答这些“高难度”的问题,不如先向自己提出以下3个问题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金钱永生 » 多赚一点真会更幸福吗?告诉你幸福与收入到底有关系吗?幸福-收入悖论,伊斯特林悖论